新闻动态

红十字会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这样上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14日来源:未知

清风寄相思,细雨化缅怀。
 
  3月31日上午,南京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内庄严肃穆。这里是2021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的现场,也是省红十字会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的课堂。
 
  省红十字会全体党员干部和捐献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加活动并向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碑敬献鲜花,现场聆听捐献志愿者、老党员、老战士的初心故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省红十字会党员在庄严肃穆的活动现场
 
 省红十字会党员现场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超过16.1万人,累计实现遗体捐献3930例、器官捐献1121例,使众多患者获得新生,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弘扬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光辉、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捐献志愿者中有很多老党员、老战士,他们是人道领域的一面面光辉旗帜,一生鞠躬尽瘁,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对红十字会全体党员干部而言,他们不仅是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学习的榜样。省红十字会把党史教育第一课设“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现场,通过身边老党员志愿者讲述自己的初心故事,来教育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砥砺初心,勇担使命。
 
  老党员的故事一:
 
  活动现场开国少将张玉华的孙子深情朗读爷爷的遗书:
 
  张玉华将军的遗书里有“六可”: 1.可留张遗容照片;2.可将遗体解剖研究;3.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4.可取出腹内子弹,装入瓶内留给后代做“不忘过去”的纪念物; 5.可用纱布将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树下,起点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6.可绘制要图,让后代有机会看看那棵树的成长。他在遗书中还写道:“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去做于死者无益、于活者有损的事”。这位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抗日战争、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他一生鞠躬尽瘁至死也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把自己的一切彻彻底底、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老党员的故事二:
 
  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邵泽忠带着他一家五口来到了现场,他们全家都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说:“我15岁参军,1953年入党,今年87岁,与死去的战友相比,我能活到今天很幸运。他们为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而我只希望死后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在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志愿捐献器官遗体这件事上,我们祖孙三代、一家五口一个也不少。”
 
 
老党员邵泽忠为省红十字会党员干部上党课
 
  邵老先生与省红十字会党员互动交流,以亲身经历讲述一个有着68年党龄老党员的所思所想所为,他说:“我是一个老兵,一名老共产党员,是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长大的,党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着想。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别开生面的党史第一课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全体党员深受感动、深受教育。邵老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大家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大家表示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用红十字人“坚守人道初心,弘扬奉献精神”的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于党的深刻内涵。
 

红十字会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这样上

2021-04-14    来源:未知

清风寄相思,细雨化缅怀。
 
  3月31日上午,南京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内庄严肃穆。这里是2021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的现场,也是省红十字会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的课堂。
 
  省红十字会全体党员干部和捐献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加活动并向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碑敬献鲜花,现场聆听捐献志愿者、老党员、老战士的初心故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省红十字会党员在庄严肃穆的活动现场
 
 省红十字会党员现场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超过16.1万人,累计实现遗体捐献3930例、器官捐献1121例,使众多患者获得新生,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弘扬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光辉、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捐献志愿者中有很多老党员、老战士,他们是人道领域的一面面光辉旗帜,一生鞠躬尽瘁,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对红十字会全体党员干部而言,他们不仅是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学习的榜样。省红十字会把党史教育第一课设“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现场,通过身边老党员志愿者讲述自己的初心故事,来教育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砥砺初心,勇担使命。
 
  老党员的故事一:
 
  活动现场开国少将张玉华的孙子深情朗读爷爷的遗书:
 
  张玉华将军的遗书里有“六可”: 1.可留张遗容照片;2.可将遗体解剖研究;3.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4.可取出腹内子弹,装入瓶内留给后代做“不忘过去”的纪念物; 5.可用纱布将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树下,起点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6.可绘制要图,让后代有机会看看那棵树的成长。他在遗书中还写道:“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去做于死者无益、于活者有损的事”。这位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抗日战争、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他一生鞠躬尽瘁至死也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把自己的一切彻彻底底、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老党员的故事二:
 
  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邵泽忠带着他一家五口来到了现场,他们全家都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说:“我15岁参军,1953年入党,今年87岁,与死去的战友相比,我能活到今天很幸运。他们为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而我只希望死后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在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志愿捐献器官遗体这件事上,我们祖孙三代、一家五口一个也不少。”
 
 
老党员邵泽忠为省红十字会党员干部上党课
 
  邵老先生与省红十字会党员互动交流,以亲身经历讲述一个有着68年党龄老党员的所思所想所为,他说:“我是一个老兵,一名老共产党员,是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长大的,党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着想。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别开生面的党史第一课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全体党员深受感动、深受教育。邵老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大家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大家表示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用红十字人“坚守人道初心,弘扬奉献精神”的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于党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