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徐州市]喜报沛县红十字志愿者获全国最美家庭表彰

发表时间:2022年02月17日来源:沛县红十字会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其中我县红十字志愿者康言让家庭榜上有名让我们走进沛县康言让家庭看看属于他们的“美丽”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217045103.jpg

“在家做孝子,为子表率;出外做善人,感恩奉献。”是父亲一生的总结,如今康言让和妻子张素敏也把父亲的家训家风,常挂嘴边,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躬亲床前传家风


“百善孝为先”,张素敏自从嫁入康家,就和耄耋之年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有早上喝鸡蛋茶的习惯,张素敏每天早晨都把一碗滚烫的鸡蛋茶端到奶奶床前,看着奶奶喝完,二十二年从未间断,浓香的鸡蛋茶浓缩着一颗滚烫的敬老心,成为乡邻间的美谈。九十八岁高龄的奶奶康赵氏因患脑梗瘫痪在床,出院后,张素敏把奶奶背到自己的房间,将奶奶的床和自己的床并排放,24小时全程照顾奶奶,直到99岁的奶奶在张素敏怀中含笑离去。作为孙媳妇,张素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正的爱心与孝心,2012年被评为“沛县好人”、“徐州最美新娘”(孝心)参加中央电视台“温暖中国”徐州选推录制。


父亲患肺癌晚期,康言让推掉了在东北如日中天的生意,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父亲寻医问药的路上,每天陪在父亲身边,给父亲念报纸、讲新鲜事,变着法子逗老人开心。有人劝他:“以你的经济条件,不必这样亲力亲为,雇个保姆照顾老人就行,不能耽误生意。”他却坚持说:“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赡养父母是我的义务,我不能留下遗憾!”直到父亲在他怀中坦然离世,1186个日日夜夜,康言让陪伴了父亲人生最后的时光,把对父亲所有感恩都付于行动上,他弃业孝老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村民和村干部时常说“工作要奔高大上,做人要做康言让”,教育子女都要以康言让为楷模。


用爱照亮困境老人暖心路


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康言让夫妻将善与爱定作自己人生追求的两个座标,用感恩的心,回哺家乡。


每年春节回家,都大包小包带回人参、黑木耳、猴头菇等东北特产分发给村中老人,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另外拿出200元的过节费。每年入冬,他都出资四五千元为敬老院的每位老人定做棉衣棉裤,带着孩子,拎着慰问品,将温暖送到老人手中。


康言让为了宣传孝文化,传播敬老助老理念,创设实景课堂、道德讲堂和妇女微家,进社区入学校宣传孝文化。他在全县9个乡镇巡讲,21次去到中小学校园内宣传“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共创和谐”理念。


康言让夫妻自2016年起连续4年自费在母亲节和重阳节开展“好媳妇”“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先后表彰150多个孝老爱亲模范和“美德家庭”,让公众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和“孝”的荣耀。康言让还出资联合沛县老龄办向全县75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发放4660多个黄手环,用爱的灯塔照亮老人回家之路。


“康大善人”爱歌飞


在沛县杨屯镇提起康言让,无人不竖大拇指赞扬,他捐资助学、帮扶困境家庭、救助大病患者的故事,妇孺皆知。


康言让结婚后,奉献爱心能否继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妻子的态度。他向妻子诉说自己辍学时的心情,介绍受助学生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捐资后的快乐。妻子心地善良,通情达理,不仅无条件支持,还愉快地加入了奉献爱心行列。


在妻子的支持下,康言让对困难学生的关爱行动开始从杨屯镇向其他乡镇延伸,龙固、张寨、五段、沛城……每一处都留下了夫妻俩爱的印记。大屯街道小屯村87岁的王本阳老人,养育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生活非常艰难。为了资助三个孤儿,康言让夫妻每月按时把资助金和慰问品送到老人家中,和三个孩子唠嗑聊天,开导教育他们,夫妻俩很快就成了他们的贴心朋友。


20多年来,康言让夫妻为300多名身处困境的孩子点亮心灯,每月200元资助20位贫困学子直到大学毕业。


康言让夫妻经常周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得知谁家有困难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彭屯村姜某身患重病,康言让夫妻送去5000元善款;赵某做心脏搭桥手术,康言让急筹4万元手术费,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23岁青年赵某患脑瘤,康言让得知后,立刻让妻子送去3300元救助金,又以延吉老乡会会长的身份发动工友募捐9200元……

一笔笔充满爱心的善款,一件件带有温度的衣物,究竟为贫困家庭和学子捐出了多少钱物,康言让自己也说不出总数目。有人粗略估计,他累计向社会捐助款物达50多万元。不知不觉,“有困难找言让”已成为当地人的口头禅和习惯。


微信图片_20220217045124.jpg

从一家到一群,感动一座城


2016年,康言让捐建“康言让向日葵读书点”,建立“康言让最美家庭工作室”,成立“沛县言让公益联盟”,并在江苏省率先成立民间公益组织党支部。率领志愿者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公益”“童叟益起,共享家味道”“认亲”“让爱敲开幸福门”“模范家庭评选”“保护母亲河”等特色品牌,有序有效、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320多次,共为190多名孤寡老人送去4300多次“爱心”,为1300多名困境孩子点亮心灯,为28名贫困大学生圆梦高校,为58户贫困家庭和大病患者重燃希望,帮助230多名失联人员与家人团聚,组织文艺义演、交通劝导、绿色环保、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活动30多次,捐款捐物价值达130多万元。

在康言让道德标杆典范引领下,公益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由24人发展到1720人,党员由3人发展到106人,为沛县这座活力之城增添了新的文明内涵,“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乡村新风尚。



最美家风,代代传


康言让经常说:“最父母最大的回报是传承,我一定要把先辈的美德发扬光大!”

康言让、张素敏夫妇的淳朴善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熏陶着成长中的孩子。每次家里做点好吃的,夫妻俩总是让孩子们给爷爷奶奶送过去,耳濡目染,孩子们从小从父母身上、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中汲取养分,养成了尊老爱老,孝顺听话、待人礼貌、具有爱心的可贵品德。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爱心志愿活动,经常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为村里孤寡老人送温暖,给残疾儿童送学习用品,现在他们都以父母为榜样,用心经营自已温馨小家的同时,也把爱和温暖撒向最需要的角角落落。儿子儿媳也都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志愿”。


移风易俗做典范


康言让夫妇还是镇村道德讲堂的授课人,村红白理事会的理事,他们严于律己,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扬和宣传勤俭节约不攀比的民族传统美德。无论是康言让父亲的葬礼还是女儿的婚礼,康言让和妻子都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持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一切从俭,不铺张奢华、不盲目攀比,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为群众带了好头。

他们家庭热爱生活,倡导绿色环保,不仅把自已的庭院美化成花园式“别墅”,还会充当“美丽庭院”的宣传员,牵手父老乡亲共建美丽家园,2020被评为“沛县五星级庭院”获奖5000元。

微信图片_20220217045116.jpg

抗疫前线一抹“志愿红”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康言让家庭每个成员都用不同的方式,抗击疫魔,吟唱家国情怀。

康言让白天带领党员、骨干志愿者深入村居、社区慰问一线值勤人员、公安干警及驰援武汉最美“逆行者”家属,安抚独居老人、贫困户、五保户、困境孩子,给他们送去米、面、油、蔬菜、抽纸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理发,打扫卫生,喷洒消毒药水,耐心讲解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


晚上,康言让不畏严寒在彭屯村卡口义务值勤,为出入村民登记、测量体温,为过往车辆消毒、发放通行证。尽管寒风刺骨,年近50岁的康言让冻得手脚冰凉、浑身打战,但心中时刻飘扬的“志愿红”,始终提醒他牢记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想到这,康言让便没有半点畏惧、没有丝毫退缩。他说:“我身后有我的家人和2681位父老乡亲,我必须站在最前线!”

2020年康言让被评为彭城战疫最美志愿者。


无字碑头隽自满,湖陵大地传美谈,康言让家庭爱如大运河之水静静滋润到困境人士心坎深处,新华日报、人民网、徐州日报、彭城晚报多次报道他的故事,事迹两次入选学习强国平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老百姓亲切的一句“康大善人”就是对康言让家庭无私奉献的最大肯定!


[徐州市]喜报沛县红十字志愿者获全国最美家庭表彰

2022-02-17    来源:沛县红十字会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其中我县红十字志愿者康言让家庭榜上有名让我们走进沛县康言让家庭看看属于他们的“美丽”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217045103.jpg

“在家做孝子,为子表率;出外做善人,感恩奉献。”是父亲一生的总结,如今康言让和妻子张素敏也把父亲的家训家风,常挂嘴边,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躬亲床前传家风


“百善孝为先”,张素敏自从嫁入康家,就和耄耋之年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有早上喝鸡蛋茶的习惯,张素敏每天早晨都把一碗滚烫的鸡蛋茶端到奶奶床前,看着奶奶喝完,二十二年从未间断,浓香的鸡蛋茶浓缩着一颗滚烫的敬老心,成为乡邻间的美谈。九十八岁高龄的奶奶康赵氏因患脑梗瘫痪在床,出院后,张素敏把奶奶背到自己的房间,将奶奶的床和自己的床并排放,24小时全程照顾奶奶,直到99岁的奶奶在张素敏怀中含笑离去。作为孙媳妇,张素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正的爱心与孝心,2012年被评为“沛县好人”、“徐州最美新娘”(孝心)参加中央电视台“温暖中国”徐州选推录制。


父亲患肺癌晚期,康言让推掉了在东北如日中天的生意,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父亲寻医问药的路上,每天陪在父亲身边,给父亲念报纸、讲新鲜事,变着法子逗老人开心。有人劝他:“以你的经济条件,不必这样亲力亲为,雇个保姆照顾老人就行,不能耽误生意。”他却坚持说:“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赡养父母是我的义务,我不能留下遗憾!”直到父亲在他怀中坦然离世,1186个日日夜夜,康言让陪伴了父亲人生最后的时光,把对父亲所有感恩都付于行动上,他弃业孝老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村民和村干部时常说“工作要奔高大上,做人要做康言让”,教育子女都要以康言让为楷模。


用爱照亮困境老人暖心路


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康言让夫妻将善与爱定作自己人生追求的两个座标,用感恩的心,回哺家乡。


每年春节回家,都大包小包带回人参、黑木耳、猴头菇等东北特产分发给村中老人,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另外拿出200元的过节费。每年入冬,他都出资四五千元为敬老院的每位老人定做棉衣棉裤,带着孩子,拎着慰问品,将温暖送到老人手中。


康言让为了宣传孝文化,传播敬老助老理念,创设实景课堂、道德讲堂和妇女微家,进社区入学校宣传孝文化。他在全县9个乡镇巡讲,21次去到中小学校园内宣传“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共创和谐”理念。


康言让夫妻自2016年起连续4年自费在母亲节和重阳节开展“好媳妇”“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先后表彰150多个孝老爱亲模范和“美德家庭”,让公众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和“孝”的荣耀。康言让还出资联合沛县老龄办向全县75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发放4660多个黄手环,用爱的灯塔照亮老人回家之路。


“康大善人”爱歌飞


在沛县杨屯镇提起康言让,无人不竖大拇指赞扬,他捐资助学、帮扶困境家庭、救助大病患者的故事,妇孺皆知。


康言让结婚后,奉献爱心能否继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妻子的态度。他向妻子诉说自己辍学时的心情,介绍受助学生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捐资后的快乐。妻子心地善良,通情达理,不仅无条件支持,还愉快地加入了奉献爱心行列。


在妻子的支持下,康言让对困难学生的关爱行动开始从杨屯镇向其他乡镇延伸,龙固、张寨、五段、沛城……每一处都留下了夫妻俩爱的印记。大屯街道小屯村87岁的王本阳老人,养育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生活非常艰难。为了资助三个孤儿,康言让夫妻每月按时把资助金和慰问品送到老人家中,和三个孩子唠嗑聊天,开导教育他们,夫妻俩很快就成了他们的贴心朋友。


20多年来,康言让夫妻为300多名身处困境的孩子点亮心灯,每月200元资助20位贫困学子直到大学毕业。


康言让夫妻经常周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得知谁家有困难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彭屯村姜某身患重病,康言让夫妻送去5000元善款;赵某做心脏搭桥手术,康言让急筹4万元手术费,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23岁青年赵某患脑瘤,康言让得知后,立刻让妻子送去3300元救助金,又以延吉老乡会会长的身份发动工友募捐9200元……

一笔笔充满爱心的善款,一件件带有温度的衣物,究竟为贫困家庭和学子捐出了多少钱物,康言让自己也说不出总数目。有人粗略估计,他累计向社会捐助款物达50多万元。不知不觉,“有困难找言让”已成为当地人的口头禅和习惯。


微信图片_20220217045124.jpg

从一家到一群,感动一座城


2016年,康言让捐建“康言让向日葵读书点”,建立“康言让最美家庭工作室”,成立“沛县言让公益联盟”,并在江苏省率先成立民间公益组织党支部。率领志愿者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公益”“童叟益起,共享家味道”“认亲”“让爱敲开幸福门”“模范家庭评选”“保护母亲河”等特色品牌,有序有效、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320多次,共为190多名孤寡老人送去4300多次“爱心”,为1300多名困境孩子点亮心灯,为28名贫困大学生圆梦高校,为58户贫困家庭和大病患者重燃希望,帮助230多名失联人员与家人团聚,组织文艺义演、交通劝导、绿色环保、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活动30多次,捐款捐物价值达130多万元。

在康言让道德标杆典范引领下,公益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由24人发展到1720人,党员由3人发展到106人,为沛县这座活力之城增添了新的文明内涵,“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乡村新风尚。



最美家风,代代传


康言让经常说:“最父母最大的回报是传承,我一定要把先辈的美德发扬光大!”

康言让、张素敏夫妇的淳朴善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熏陶着成长中的孩子。每次家里做点好吃的,夫妻俩总是让孩子们给爷爷奶奶送过去,耳濡目染,孩子们从小从父母身上、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中汲取养分,养成了尊老爱老,孝顺听话、待人礼貌、具有爱心的可贵品德。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爱心志愿活动,经常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为村里孤寡老人送温暖,给残疾儿童送学习用品,现在他们都以父母为榜样,用心经营自已温馨小家的同时,也把爱和温暖撒向最需要的角角落落。儿子儿媳也都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志愿”。


移风易俗做典范


康言让夫妇还是镇村道德讲堂的授课人,村红白理事会的理事,他们严于律己,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扬和宣传勤俭节约不攀比的民族传统美德。无论是康言让父亲的葬礼还是女儿的婚礼,康言让和妻子都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持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一切从俭,不铺张奢华、不盲目攀比,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为群众带了好头。

他们家庭热爱生活,倡导绿色环保,不仅把自已的庭院美化成花园式“别墅”,还会充当“美丽庭院”的宣传员,牵手父老乡亲共建美丽家园,2020被评为“沛县五星级庭院”获奖5000元。

微信图片_20220217045116.jpg

抗疫前线一抹“志愿红”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康言让家庭每个成员都用不同的方式,抗击疫魔,吟唱家国情怀。

康言让白天带领党员、骨干志愿者深入村居、社区慰问一线值勤人员、公安干警及驰援武汉最美“逆行者”家属,安抚独居老人、贫困户、五保户、困境孩子,给他们送去米、面、油、蔬菜、抽纸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理发,打扫卫生,喷洒消毒药水,耐心讲解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


晚上,康言让不畏严寒在彭屯村卡口义务值勤,为出入村民登记、测量体温,为过往车辆消毒、发放通行证。尽管寒风刺骨,年近50岁的康言让冻得手脚冰凉、浑身打战,但心中时刻飘扬的“志愿红”,始终提醒他牢记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想到这,康言让便没有半点畏惧、没有丝毫退缩。他说:“我身后有我的家人和2681位父老乡亲,我必须站在最前线!”

2020年康言让被评为彭城战疫最美志愿者。


无字碑头隽自满,湖陵大地传美谈,康言让家庭爱如大运河之水静静滋润到困境人士心坎深处,新华日报、人民网、徐州日报、彭城晚报多次报道他的故事,事迹两次入选学习强国平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老百姓亲切的一句“康大善人”就是对康言让家庭无私奉献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