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江苏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700例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2日来源:新闻
新年伊始,江苏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700例
2019年1月8日,宿迁的陈恒恒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日苏州沃甜甜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1月9日,镇江的唐昊在南京中大医院捐献,他们相继成为了江苏省第699、700、7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因为他们的善举,江苏成为全国第二个突破700例捐献的省份。
坚 守
(图中陈恒恒)
宿迁的陈恒恒是一位退伍军人,今年30岁,在部队时参加无偿献血多次,复员回到乡镇后,2012年12月11日在无偿献血时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4年5月就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但因患者没有继续而终止。2016年4月,陈恒恒又与一位在北京治疗的患者配型成功,并且体检合格,再度因患者原因没能捐献成功。2018年6月,陈恒恒又与一位在广东治疗的小患者配型成功,虽然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捐献成功,但他依然以一个军人的执着希望能帮助患者,挽救他们的生命,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所在移植医院的安排,10月9日完成了体检,体检全部正常。12月份接到了患者移植的通知,确定了捐献日期,从体检完成到捐献又是三个月。报名6年中,有三次配型成功,期间,陈恒恒一直在坚持、守望着,初心不改,把挽救患者生命作为使命。
传 承
31岁的沃甜甜是一个新苏州人,2007年底来苏州务工、安家、置业。在苏州,沃甜甜不仅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她也坚持用自己的形式为苏州的建设和发展出力。虽然年龄不大,已是一位幸福的母亲,一对儿女都在上小学,除了二次怀孕期间,每年都要参加无偿献血,2016年在献血时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时报名参加“苏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经过培训考试和考察后于18年12月份正式成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宣传活动。沃甜甜的一双儿女经常陪着妈妈去献血,“我会一边献血一边给他们讲一些相关的知识,现在他们也会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去献血’”。去年6月,当得知患者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时,心疼地说道:“年纪和我女儿差不多,这么小就吃了这么多苦,希望她赶紧好起来!”。她当即表示愿意捐献,后顺利通过高分辨分型检测和体检。1月4日开始捐献前动员剂注射,8日正式采集捐献。捐献后她又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了。
接 力
今年43岁的唐昊2003年报名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4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现已献血2000多毫升,是城管局的一名队员,2009年和2011年都曾与患者初配成功,但患者因各种原因没能继续。去年他和他的同事周松前后分别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周松在去年8月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而他一直在期盼着早日实现愿望,终于元旦前接到了捐献通知,单位同事、领导知道后非常关心支持,唐昊的同事主动跟他交接工作,让他安心赴宁捐献。
在当地欢送会上,唐昊说“镇江是一座大爱之城,有着‘小城大爱’的称号,我作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有机会对这个称号添砖加瓦我感到非常荣幸,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去奉献自己的爱心。”
“去年 8 月,京口城管大队执法队员周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隔数月,唐昊接到配型成功通知,成为我市城管系统第 2 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的模范行为,不仅是城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骄傲,更是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展示了新时代镇江城管人热心公益的崇高美德、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镇江市城管局副局长项志明表示,“相信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市城管系统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爱心热潮,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3位志愿者的捐献使江苏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700例,也开启了江苏2019年新的捐献旅程。自2002年10月31日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启动以来,每年有1万人左右加入爱心捐献行列,至今有17万各行各业的江苏青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他们在听到素不相识的同胞患上白血病后,坚持报名时的初心,说服家人,勇敢地捐献造血干细胞。从开始每年数例捐献,到2018年完成80例,捐献速度不断加快。造血干细胞不仅捐献给了国内的患者,而且还远渡重洋,有36例捐给了台湾、香港地区及韩国、美国等11个国家的患者。
据统计,701例捐献者中有医务工作者168人,教师公务员92人,私营业主122人,以及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员工,其中捐献年龄最小的19岁,21-40岁600人,41-50岁100人。他们的捐献都得到了党委和政府重视,单位、社会的大力支持,2017年9月《江苏省献血条例》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激励政策纳入其中,与献血铜奖以上志愿者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