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业务

志愿者日,江苏两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2日来源:新闻

志愿者日,江苏两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今天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南京、徐州二地有二位志愿者同时为素不相识少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大陆产生首例为巴基斯坦籍患者捐献者

    12月5日上午,徐州志愿者刘星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她是中国大陆为巴基斯坦患者捐赠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江苏省第611例、在江苏33例涉外捐献中第二位跨种族捐献的志愿者。

    当天下午,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北京为患者进行移植,该患者也是第一位在我国大陆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外国人。


    刘星星,泰康人寿的一位高级客户经理。对工作,她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事事冲在前,干在先,先后荣获徐州公司明星会员、优秀兼职讲师、开泰杯优秀个人等光荣称号;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受到同事和客户的一致认可。工作之余,星星热心公益,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先后5 次无偿献血1200ml、血小板1个单位,还参加了徐州市扶贫公益项目“萤火虫”计划。2014年8月,星星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10月,星星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她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名巴基斯坦籍患者初配相合。得知这一消息时,她很高兴:“真没想到,真的能够帮到别人!”星星的父母和姨父姨妈知道此事后,都表示支持,还告诉她,今后他们老了,都将捐献遗体助力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父辈们的这些行为,更加坚定了星星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决心。

    从初配,到高分辨确认相合、体检合格,到正式入院,历经49个日夜,这在以往的捐献案例中是少有的。为了早日帮助患者,星星积极做好配合工作,最大限度的缩短捐献流程。


    49天里,她按计划锻炼身体,保持清淡饮食,规律工作生活,就连正常的出差也随时告知红会工作人员,为的就是兑现当初那份承诺。11月30日,星星顺利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2月1日,接受每天早晚各一针动员剂注射;12月5日,星星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

 

年轻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少年生命

    同时,在南京中大医院,盐城志愿者施兵也在捐献着造血干细胞,他的“生命火种”将送往郑州,挽救一位十几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施兵,31岁,是盐城一中心卫生院B超室主治医师。作为业务技术骨干的他在完成医疗工作之余,热心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15年5月11日,他响应区红十字会及医院倡议,和同为该院职工的妻子一起报名并接受血样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2017年8月,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初配成功。“我的一位亲友也是白血病患者,我对患者的体会非常深刻!而且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作为医务人员,更要带好这个头。”他义无反顾,妻子也坚定支持,医院也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为此,他积极锻炼身体,同时加强营养,体重由原来的80多公斤降至70公斤,身体变得更加结实。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他如愿以偿等到了可以实施捐献的喜讯。

    12月5日上午8:30,采集开始,过程中施兵一直面带笑容,与前来看望他的省、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愉快地交谈着。下午1:30,采集结束。“您的捐赠不仅挽救了我儿子的生命,也拯救了我的家庭,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着您的血液!”患者家人写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在得知自己捐赠的对象是一名仅有11岁的男孩后,施兵的眼眶湿润了。他也回了一封信:“叔叔希望你能感恩社会,记住那些曾经帮助你的人,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这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充满爱!


志愿者日,江苏两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1-11-12    来源:新闻

志愿者日,江苏两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今天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南京、徐州二地有二位志愿者同时为素不相识少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大陆产生首例为巴基斯坦籍患者捐献者

    12月5日上午,徐州志愿者刘星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她是中国大陆为巴基斯坦患者捐赠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江苏省第611例、在江苏33例涉外捐献中第二位跨种族捐献的志愿者。

    当天下午,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北京为患者进行移植,该患者也是第一位在我国大陆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外国人。


    刘星星,泰康人寿的一位高级客户经理。对工作,她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事事冲在前,干在先,先后荣获徐州公司明星会员、优秀兼职讲师、开泰杯优秀个人等光荣称号;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受到同事和客户的一致认可。工作之余,星星热心公益,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先后5 次无偿献血1200ml、血小板1个单位,还参加了徐州市扶贫公益项目“萤火虫”计划。2014年8月,星星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10月,星星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她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名巴基斯坦籍患者初配相合。得知这一消息时,她很高兴:“真没想到,真的能够帮到别人!”星星的父母和姨父姨妈知道此事后,都表示支持,还告诉她,今后他们老了,都将捐献遗体助力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父辈们的这些行为,更加坚定了星星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决心。

    从初配,到高分辨确认相合、体检合格,到正式入院,历经49个日夜,这在以往的捐献案例中是少有的。为了早日帮助患者,星星积极做好配合工作,最大限度的缩短捐献流程。


    49天里,她按计划锻炼身体,保持清淡饮食,规律工作生活,就连正常的出差也随时告知红会工作人员,为的就是兑现当初那份承诺。11月30日,星星顺利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2月1日,接受每天早晚各一针动员剂注射;12月5日,星星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

 

年轻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少年生命

    同时,在南京中大医院,盐城志愿者施兵也在捐献着造血干细胞,他的“生命火种”将送往郑州,挽救一位十几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施兵,31岁,是盐城一中心卫生院B超室主治医师。作为业务技术骨干的他在完成医疗工作之余,热心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15年5月11日,他响应区红十字会及医院倡议,和同为该院职工的妻子一起报名并接受血样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2017年8月,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初配成功。“我的一位亲友也是白血病患者,我对患者的体会非常深刻!而且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作为医务人员,更要带好这个头。”他义无反顾,妻子也坚定支持,医院也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为此,他积极锻炼身体,同时加强营养,体重由原来的80多公斤降至70公斤,身体变得更加结实。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他如愿以偿等到了可以实施捐献的喜讯。

    12月5日上午8:30,采集开始,过程中施兵一直面带笑容,与前来看望他的省、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愉快地交谈着。下午1:30,采集结束。“您的捐赠不仅挽救了我儿子的生命,也拯救了我的家庭,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着您的血液!”患者家人写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在得知自己捐赠的对象是一名仅有11岁的男孩后,施兵的眼眶湿润了。他也回了一封信:“叔叔希望你能感恩社会,记住那些曾经帮助你的人,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这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