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二位普通打工者都做了一件大事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2日来源:新闻
连云港二位普通打工者都做了一件大事
2017年9月5日、6日,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连云港小伙刘月亮、陈海鑫先后为二位血液病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90后刘月亮现在一家私营企业内务工,2016年5月的一天,他和村中4名好友前往市区购物,在返回的途中,他发现一辆献血车。“时间还早,我们去献血吧!”刘月亮的倡议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献完400毫升血液后,医护人员问他,愿不愿意采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问护士,那是干啥的?护士说,能救人。我说,那我同意!至此,刘月亮便在无偿献血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今年6月的一天,一个陌生的电话让刘月亮的手机响了起来。“你的血液分型与一名生命垂危的白血病女性患者初配成功,你愿意进行高配吗?”电话那头,声音亲切。面对十万分之一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刘月亮毫不犹豫地答应,“能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我愿意”。 因怕家人担心,直到前几天确定高配成功后,刘月亮才把这件事告诉家人。“父母怕对身体有伤害,不怎么同意。后来经县红十字会的人慢慢解释,捐献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他们也就都接受了。”刘月亮说,“这种能让别人延续生命的机会,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
89年出生的陈海鑫跟随工程队到连云港工作,每天与管道打交道,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早年他父母过世,而爱人没有劳动能力,已怀孕将生二胎,他独自一人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5年前,在一次义务献血的时候,陈海鑫自愿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若不是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到工地上联系陈海鑫的话,就连与他最亲近的舅舅都不知道沉默寡言的外甥多年来坚持义务献血,献过全血和血小板。
今年5月得知与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后,陈海鑫非常激动。原来,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遗憾,早在2015年,他就曾配型成功过。“通知我去体检的前一天,我喝酒了。结果体检没过,错过了这次救人的机会。”这次配型成功后他非常小心,默默把酒给戒掉了。“当时想的就是在配型成功率这么低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拯救患者的生命,我感到非常荣幸,所以一定要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完成这次捐献。”在了解到捐献前不能熬夜,要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时,他更是全力配合。陈海鑫所在的设备安装公司也为他的善举感动,让他带薪捐赠,免除他一切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