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66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01日来源:办公室
左成慈委员:
感谢您对省红十字会的信任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培训,减少儿童意外伤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普及群众性救护知识技能,是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法定职责和核心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将“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列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第32条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政府民生项目,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教育、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支持和配合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学校是开展救护培训的重要阵地。2022年,《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学校应当将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纳入相关课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为红十字会在学校开展救护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省红十字会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学校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的通知》《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指南》,决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把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纳入学生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明确到“2025年江苏地区学校实现学校校医、体育教师等重点教职员工应急救护持证率达100(包括救护员持证或CPR+AED培训持证)”等目标。同时,高度关注儿童意外伤害,针对小学按年龄层次分类开展救护培训、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主要是1至3年级学生通过集中讲解、观看视频及体验交流等方式启迪理解生命、珍爱生命,了解紧急避险和防灾常识,学会安全逃生技能。4至6年级学生学习救护知识和简单的救护技能,包括救护起源、创伤包扎、气道梗阻处理,心肺复苏和AED机使用原理等。
自2021年“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克服疫情影响,结合军训、“双减”小课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教育系统共有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2824名,CPR+AED专项培训师831名。校园拥有1436台AED,2021年新增配置822台。2021年,依托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健康促进金牌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建成44家学校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以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急救技能培训、生命安全教育、实境模拟体验和急救实操演练等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提案建议,省红十字会将继续加强与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大面向小学、幼托及培训机构的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的培训、意外伤害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异物紧急处理、多发伤的现场救治等培训的力度和广度。也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配套相关政策和经费,以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江苏省红十字会
2022年6月8日